固定式一氧化碳报警器技术原理:电化学传感器的“氧化-还原”微电流
更新时间:2025-11-12
点击次数:65
一氧化碳(CO)与空气比重相近(0.967),无色、无味、无刺激性,却会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,阻碍氧气运输。当环境浓度达到35 ppm持续6–8 h,人体即出现头痛、乏力;超过800 ppm可在45 min内失去意识,2 h致死。工业上,加热炉、燃气锅炉、冶金还原、地下车库尾气——都可能产生CO;民用场景中,燃气热水器、炭火火锅、封闭车库亦屡见不鲜。固定式一氧化碳报警器正是在这些“隐形风险点”7×24 h值守的“哨兵”,通过连续监测、就地报警、联动排风,把中毒事故挡在“昏迷”之前。
主流固定式CO报警器采用电化学原理:传感器内部由工作电极、对电极与参比电极组成,CO分子经扩散孔与透气膜进入电解液后,在工作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。释放出的电子流经外电路形成微安级电流,其大小与CO浓度成正比;对电极则还原氧气完成闭环。通过精密运放转换、温度补偿与数字滤波,最终输出4–20 mA或RS485信号,实现±3%FS的测量精度,分辨率可达0.1 ppm,响应时间T90≤20 s。为提高寿命与抗干扰能力,型号采用“大孔径半固态电解质”与“毛细限流”结构,使传感器在-20℃~+50℃、15%–95%RH范围内漂移<±3%FS/年,连续工作寿命≥3年,免更换周期较传统液体电解质延长一倍。
一、系统组成:探头+控制器+执行器“铁三角”
1.探头:隔爆铸铝外壳,防爆等级Ex d IIC T6 Gb,IP66防护,可置于室外酸碱、盐雾、粉尘环境;内置OLED工业彩屏,就地显示实时浓度、量程、温度,夜间3 m外清晰可读。
2.控制器:壁挂式或19″盘装,最多可接255个探头,具备声光指示、历史曲线、数据导出、MODBUS-RTU/TCP上传;支持三级报警设定,可区分预警(25 ppm)、高报(50 ppm)、高高报(100 ppm),满足不同行业需求。
3.执行器:控制器内置2–8组继电器,联动防爆声光报警器、轴流风机、电磁阀或DCS/PLC;当浓度超过阈值,1 s内启动排风,3 s内切断燃气阀,实现“测-报-控”闭环。
二、选型指南:避开“民用级”陷阱,牢记“五看两问”
1.看认证:工业现场必须选防爆型(Ex d IIC T6),并具备计量器具型式批准(CPA)、消防3C、SIL2功能安全证书;民用住宅可选Ex e或普通型,但须符合GB 15322.2-2019。
2.看量程:一般环境0–100 ppm;燃气锅炉房0–500 ppm;冶金、焦炉建议0–1000 ppm;若存在高浓度冲击风险,可选0–2000 ppm自动稀释型。
3.看输出:工业场合优先4–20 mA+RS485双输出,方便接入DCS;民用或小型商用可选开关量驱动风机即可。
4.看安装方式:墙壁、抱管、管道、流通池四种;若测高温烟气,需配降温探杆与除尘过滤器;测地下车库可选扩散式,减少泵维护量。
5.看售后:传感器是否支持热插拔?厂家能否提供至少1次/年上门标定?标定报告是否可追溯至国家二级气体标准物质?
两问:
-现场是否存在H₂S、SO₂、硅蒸汽等交叉干扰?若有,需选带过滤膜或红外CO传感器。
-是否需要物联网云平台?若需要,确认GPRS/NB-IoT模块的资费、数据归属权与加密方式。
三、固定式一氧化碳报警器安装与调试:位置决定成败,细节决定可靠
1.安装高度:CO比重与空气接近,可在距地1.2–1.5 m呼吸带安装;若用于高温烟气,需降至0.5 m避开热浮层,并加30 cm防尘罩。
2.布点间距:室内封闭空间≤7.5 m半径一个;大空间按100 m²一个估算;车库沿行车道两侧交错布置,水平间距≤15 m。
3.电气接线:探头与控制器采用三芯屏蔽电缆(24 V+4–20 mA),线径≥1.5 mm²,屏蔽层单端接地;防爆区域须配防爆挠性管与格兰头,严禁穿PVC管。
4.标定:使用国家二级标准CO气样(25 ppm、100 ppm、400 ppm三点),通气流速0.5 L/min,示值误差≤±3%方可验收;记录零点、增益与温度补偿系数,存档备查。
四、运行维护:让传感器“延寿”的三把钥匙
1.定期标定:每6个月一次量程标定,每3个月一次零点检查;若现场存在硅、硫、卤素,缩短至3个月。
2.滤芯更换:防尘/防水滤芯每6个月更换,高温型烧结过滤器每12个月超声波清洗一次,防止“气阻”导致响应变慢。
3.数据比对:建立“探头-便携仪”双通道复核制度:巡检人员携便携式CO仪与固定探头同点测量,偏差>10%立即排查原因,避免“假安全”。